• 就是這本刑事訴訟法體系+解題書
    編號 | TOC06
    講師 | 言頁
    出版社 | 讀享
    77折售價 NT$732950

    關於課程

    About the course
    本書特色
      刑事訴訟法向來是令考生們感到頭痛的科目,不但在學習方式上與實體法大相逕庭,對於相關程序的瞭解若欠缺司法實務經驗,具體如何執行通常也難以想像。此外,由於程序上的瑕疵極易隱藏於題目中而不易發現,縱使爭點概念已經相對熟稔,若無法從考題中抓出來對症下藥,寫出有層次、有深度的答案,也只是徒然。
      本書試圖以淺白的方式,並透過大量圖表,幫助讀者迅速建立刑事訴訟法各章中的體系概念,佐以大量實務見解以及學說理論,不僅能幫助讀者快速入門刑事訴訟法,每個章節後面所附的試題分析與擬答,更能幫助讀者迅速從題目中找出爭點、寫出漂亮的答題,絕對值得即將上榜的您入手一本!
     
     
    作者簡介
    言頁
   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(刑事法組)
    應屆研究所、律師雙榜
    現為執業律師
     
    養狗卻是貓奴
    喜歡獨立音樂
    發現玩樂團養不活自己於是轉行當律師
    捨不得舞台光環只好站上講台變講師
     
    FB:言頁的刑訴讚
     
     
    三版序
      我知道大家都期待三版很久了,謝謝大家的耐心等候,也謝謝那些願意不斷詢問我改版資訊的讀者。如果沒有你們私訊我,我大概也不知道原來拙著還是深受這麼多人喜愛(鞠躬)。
      本次改版將以往所引註的教科書版次,都盡量更新到2020年之後,方便同學們翻閱查詢。另外也新增了刑事訴訟法修法部分(截至2022年2月18日總統公布之版本)以及新的爭點內容,並刪除某些討論度不高或較不重要的資訊,試圖輕薄化本書(但似乎沒有效果……)。解題部分也新收錄了近年的高普考、司特題目讓讀者們加強練習。
      最近事務所的運行漸漸步入軌道,越來越少時間能分配到寫書、粉專、補教這塊。有時意外發現自己的書籍或者教學方式在社群媒體被大家討論,相信大家都是會獨立思考且不盲從的法律人,批評之餘,如果能給出具體的意見,我也會反省是否有不夠認真或能改進的地方。
      國家考試是條筆直但佈滿荊棘的路。即使痛苦,即使徬徨,還是要咬著牙,一步一步往前進。
      擇你所愛,愛你所選,願大家都能順利考上設定的目標。
      最後,筆者從初稿完成,到最後能順利出版,感謝讀享編輯團隊的各種幫忙排版校對,在此一併致謝。
     
    言頁
    2022.04.29
     
     
    目錄
    本書使用說明 Ⅰ
     
    1 緒論
    【第一節】刑事訴訟法定義及目的 1-4
    一、定義及基本概念 1-4
    二、刑事訴訟法之目的 1-4
    【第二節】刑事訴訟之流程 1-6
    【第三節】刑事訴訟之基本架構 1-8
    一、糾問制度 1-8
    二、控訴原則(彈劾主義) 1-8
    【第四節】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 1-10
    一、職權主義 1-10
    二、當事人主義 1-11
    三、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 1-13
    專題討論—我國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之發展—以刑事訴訟法第163條為中心 1-15
    【第五節】刑事訴訟法審理之基本原理原則 1-21
    一、直接審理原則 1-21
    二、言詞審理原則(刑訴§221) 1-22
    三、罪疑唯輕原則 1-23
    四、無罪推定原則(刑訴§154Ⅰ) 1-23
    五、正當法律程序 1-24
     
    2 法院
    【第一節】概論 2-4
    【第二節】各種型態之法官 2-5
    一、職業法官 2-5
    二、陪審制(平民法官) 2-5
    三、參審制 2-6
    【第三節】法院之管轄 2-7
    一、基本概念 2-7
    二、管轄之種類 2-8
    三、相關試題 2-22
    【第四節】法院之迴避 2-27
    一、自行迴避(刑訴§17) 2-27
    二、聲請迴避(刑訴§18) 2-34
    三、職權迴避(刑訴§24) 2-36
    四、相關試題 2-36
     
    3 檢察官
    【第一節】檢察官之形成與地位 3-4
    一、改革訴訟制度 3-4
    二、控制警察活動的合法性 3-4
    三、法律之守護者 3-4
    四、定位 3-5
    【第二節】檢察官之義務 3-6
    一、法定性義務 3-6
    二、客觀性義務 3-6
    【第三節】檢察一體原則 3-7
    一、檢察一體原則之內涵 3-7
    二、相關試題 3-8
    【第四節】檢警關係 3-9
    一、目前我國現狀及未來 3-9
    二、退案審查制(刑訴§231-1) 3-9
    三、相關試題 3-10
     
    4 被告
    【第一節】基本概念 4-4
    一、犯罪嫌疑人與被告 4-4
    二、被告之種類與共同被告 4-4
    三、被告與證人 4-5
    【第二節】被告之權利與義務 4-6
    一、聽審權 4-6
    二、受辯護權與在場權 4-7
    三、聲請調查證據權(刑訴§163Ⅰ) 4-7
    四、對質詰問權 4-8
    五、救濟權 4-9
    六、被告之義務 4-10
    【第三節】不自證己罪原則與緘默權 4-11
    一、不自證己罪原則 4-11
    二、緘默權 4-16
    三、相關試題 4-18
    【第四節】被告之訊問 4-21
    一、被告地位之形成時點 4-21
    二、訊問之類型 4-23
    三、告知義務及其違反效果(刑訴§§95、158-2Ⅱ) 4-24
    四、 被告、證人身分之轉換 4-30
    五、全程連續錄音、錄影(刑訴§100-1) 4-34
    六、 法定障礙事由與夜間訊問禁止(刑訴§§93-1、100-3) 4-36
    七、相關試題 4-37
     
    5 辯護人
    【第一節】基本概念 5-4
    【第二節】辯護人之種類 5-6
    一、選任辯護與指定辯護 5-6
    二、任意辯護與強制辯護(刑訴§31) 5-7
    三、多數辯護與共同辯護(刑訴§§28、31Ⅲ) 5-13
    四、相關試題 5-16
    【第三節】辯護人之權利 5-18
    一、閱卷權(刑訴§33Ⅰ) 5-18
    二、交通權 5-30
    三、在場權 5-36
    四、聲請調查證據權(刑訴§163Ⅰ) 5-41
    五、相關試題 5-42
    【第四節】實質有效辯護制度 5-48
    一、基本概念 5-48
    二、判斷標準 5-48
    三、相關試題 5-50
    【第五節】輔佐人與代理人 5-53
    一、輔佐人(刑訴§35) 5-53
    二、代理人 5-54
     
    6 強制處分
    【第一節】對人之強制處分 6-4
    一、傳喚與通知 6-5
    二、拘提、逮捕 6-8
    三、羈押 6-15
    專題討論—防逃機制之建置 6-36
    四、身體檢查 6-41
    五、限制出境、出海 6-49
    六、暫行安置處分 6-56
    七、相關試題 6-61
    【第二節】對物之強制處分 6-73
    一、搜索 6-73
    二、扣押 6-97
    三、相關試題 6-112
    【第三節】特殊偵查手段 6-119
    一、臨檢、盤查 6-119
    二、犯罪挑唆(誘捕偵查) 6-124
    三、通訊監察 6-129
    專題討論—通信使用者資料之調取 6-131
    專題討論—來源端通訊監察 6-150
    四、GPS跟監 6-153
    五、指認 6-157
    六、相關試題 6-160
     
    7 證據論
    【第一節】證據之基本原則與概念 7-4
    一、證據之基本原則 7-4
    二、證據之基本概念 7-10
    【第二節】自白法則 7-14
    一、自白之證據能力(刑訴§156Ⅰ) 7-14
    二、毒樹果實理論(fruits of the poisonous tree doctrine) 7-29
    三、補強法則(刑訴§156Ⅱ) 7-32
    四、相關試題 7-44
    【第三節】傳聞法則 7-51
    一、基本概念 7-51
    二、傳聞例外 7-55
    專題討論—監聽譯文是否屬於傳聞證據? 7-83
    專題討論—對質詰問觀點下的傳聞法則 7-86
    三、相關試題 7-97
    【第四節】證據方法 7-106
    一、被告 7-106
    二、證人 7-107
    三、鑑定 7-117
    專題討論—測謊 7-126
    四、勘驗 7-130
    五、文書 7-138
    六、相關試題 7-139
    【第五節】證據禁止法則 7-146
    一、概念與功能 7-146
    二、證據禁止法則之架構 7-148
    專題討論—私人不法取證之相關問題 7-152
    三、相關試題 7-157
     
    8 偵查程序
    【第一節】偵查之開始 8-4
    一、告訴 8-6
    二、告發、自首或其他情事 8-30
    專題討論—偵查不公開原則 8-33
    三、相關試題 8-35
    【第二節】偵查之終結 8-44
    一、起訴(刑訴§251) 8-45
    二、不起訴 8-45
    三、緩起訴 8-51
    專題討論—緩起訴撤銷之相關重要爭點 8-58
    四、不起訴與緩起訴之監督與救濟 8-66
    五、相關試題 8-72
     
    9 公訴程序
    【第一節】訴訟客體—案件 9-4
    一、基本概念 9-4
    二、案件單一性 9-5
    專題討論—法院判決書之撰寫 9-10
    三、案件同一性 9-18
    四、相關試題 9-37
    【第二節】公訴之程序 9-46
    一、公訴之提起 9-46
    二、公訴之效力 9-52
    三、公訴之撤回(刑訴§§269、270) 9-57
    四、相關試題 9-58
     
    10 自訴程序
    【第一節】自訴權人 10-4
    一、被害人 10-4
    二、法定代理人、直系血親、配偶(刑訴§319Ⅰ但書) 10-4
    【第二節】自訴案件不可分原則 10-6
    一、概念及目的 10-6
    二、自訴案件不可分之例外(刑訴§319Ⅲ但書) 10-7
    三、自訴之限制 10-7
    四、相關試題 10-11
    【第三節】自訴對告訴之限制效力 10-14
    【第四節】自訴之效力 10-16
    一、效力之範圍 10-16
    二、相關試題 10-16
    【第五節】自訴之撤回與效力 10-18
    【第六節】承受自訴與擔當自訴 10-19
    【第七節】反訴 10-20
    一、要件 10-20
    二、反訴之獨立性 10-21
    【第八節】自訴之審判 10-22
    一、自訴之審前程序(刑訴§326) 10-22
    二、判決及判決之送達 10-24
    三、自訴人之證人適格 10-25
    專題討論—自訴程序之律師強制代理 10-27
    四、相關試題 10-28
     
    11 第一審程序
    【第一節】準備程序 11-4
    一、概念及目的 11-4
    二、準備程序之內容 11-4
    三、起訴程式之補正 11-5
    四、準備程序之轉換變更 11-6
    五、準備程序之證人訊問(刑訴§276Ⅰ) 11-8
    六、證據能力之判斷 11-9
    七、相關試題 11-10
    【第二節】審判程序 11-13
    一、審判之基本原則 11-14
    二、審判期日 11-16
    專題討論—法庭之交互詰問 11-27
    專題討論—命被告退庭行隔別訊問之缺席審判 11-30
    三、裁判 11-35
    專題討論—既判力之範圍 11-43
    四、相關試題 11-45
     
    12 簡易型程序
    【第一節】簡式審判程序 12-4
    一、適用簡式審判程序之要件 12-4
    二、流程 12-5
    三、程序簡化(刑訴§273-2) 12-5
    四、簡式審判程序之轉換 12-6
    【第二節】簡易程序 12-7
    一、得以簡易判決處刑之要件 12-7
    二、開啟方式 12-9
    三、量刑協商(刑訴§451-1) 12-10
    四、改回通常審判程序 12-12
    五、簡易程序之救濟(刑訴§455-1) 12-12
    六、相關試題 12-14
    【第三節】協商程序 12-16
    一、協商程序之要件 12-16
    二、協商事項(刑訴§455-2Ⅰ①~④) 12-16
    三、協商程序之進行 12-18
    四、重點特徵 12-18
    五、相關試題 12-21
     
    13 通常救濟途徑
    【第一節】上訴通則 13-4
    一、上訴權人 13-4
    二、上訴之範圍(刑訴§348) 13-11
    三、上訴之程式 13-23
    四、相關試題 13-27
    【第二節】第二審上訴 13-29
    一、第二審之審級構造 13-29
    二、原審法院之處理(刑訴§§362、363) 13-29
    專題討論—辯護人協助代撰上訴理由之義務 13-34
    三、第二審法院之審理 13-38
    專題討論—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(刑訴§370) 13-42
    四、相關試題 13-63
    【第三節】第三審上訴 13-69
    一、第三審上訴的限制 13-69
    二、第三審法院之審理 13-87
    三、相關試題 13-88
    【第四節】抗告與準抗告 13-90
    一、抗告 13-90
    二、準抗告(刑訴§416) 13-95
     
    14 特別救濟程序
    【第一節】再審 14-4
    一、聲請再審的主體 14-4
    二、再審之原因 14-5
    三、再審之程序與管轄 14-18
    四、相關試題 14-32
    【第二節】非常上訴 14-37
    一、概念 14-37
    二、對象 14-38
    三、非常上訴之原因 14-39
    四、非常上訴之必要性 14-43
    五、非常上訴之判決 14-45
    六、相關試題 14-48
     
    15 沒收
    【第一節】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 15-4
    一、程序主體→財產可能沒收之第三人 15-4
    二、開啟方式→第三人聲請、法院認為必要時依職權為裁定 (刑訴§455-12Ⅰ、Ⅲ) 15-6
    三、通知義務→課予檢察官、法院通知第三人之義務,保障其資訊請求權 15-9
    四、訴訟經濟 15-11
    五、法院之審理程序(刑訴§§455-19~455-24) 15-11
    六、判決 15-12
    七、肯認參與人獨立上訴之權利 15-19
    八、相關試題 15-20
    【第二節】第三人撤銷沒收確定判決程序 15-22
    一、概念 15-22
    二、要件 15-22
    三、效力 15-22
    四、法院之審理 15-22
    【第三節】單獨宣告沒收程序 15-26
    一、單獨宣告沒收之客體程序 15-26
    二、法院之審理 15-27
    三、相關試題 15-32
     
    16 被害人保護與訴訟參與
    【第一節】一般被害人保護之規定 16-4
    一、陪同在場之人 16-5
    二、移付調解及轉介修復機制 16-6
    【第二節】被害人訴訟參與(新增第七編之三) 16-8
    一、訴訟參與案件之範圍 16-11
    二、聲請參與之程序 16-11
    三、訴訟參與人之程序主體權 16-12
    四、相關試題 16-17
     
    17 國民法官法制度簡介
    【第一節】概論 17-4
    【第二節】適用案件及範圍 17-5
    一、所犯「最輕本刑十年以上」或「故意致生死亡結果」之罪(國民法官§5Ⅰ) 17-6
    二、是否適用國民法官法庭之判斷 17-6
    三、不適用追加起訴(國民法官§5Ⅳ) 17-7
    四、強制辯護制度之採用(國民法官§5Ⅴ) 17-8
    五、排除適用國民參與審判(國民法官§6) 17-8
    六、合併起訴之審理(國民法官§7) 17-9
    【第三節】國民法官及備位國民法官之組成 17-10
    一、一般性資格(國民法官§12) 17-10
    二、消極資格(國民法官§§13~15) 17-11
    三、聲請拒絕擔任(國民法官§16) 17-11
    四、國民法官及備位國民法官之選任(備選→候選→國民法官) 17-11
    五、國民法官及備位國民法官之解任 17-13
    六、國民法官之權利與保護 17-14
    【第四節】國民法官法審理程序 17-15
    一、起訴狀一本主義及相關原理原則 17-16
    二、準備程序 17-21
    三、審判期日 17-27
    【第五節】上訴與再審 17-32
    一、上訴審程序 17-32
    二、再審程序 17-35
     
    歷屆試題索引 i
     
     
     

     

    講師簡介

    Teacher profile
    言頁

    購物與運費

    Shopping & Fees
    ★重要事項備註:
    1.購買前,請於﹝首頁-免費講座﹞,確定您的設備可以正常播放本網站提供的課程。
    2.雲端函授課程可透過電腦、平板、手機的網際網路瀏覽器觀看,觀看時需保持網路連線功能,於觀看期限內可不限次數觀看。
    3.部分課程提供紙本教材,教材會於付款完成後7-10個工作天內寄出。

    ★函授、雲端課程退費說明
    本商品屬於行政院公告之「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」第2條,為可排除「消費者保護法」第19條七日解除權之合理例外情事。若欲終止本項商品服務者,得依以下規定辦理退費:
    一、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後七日內:
    ⑴書籍、講義等輔助教材為未使用狀態(不得有註記、髒汙),且課程未觀看者(光碟未登入帳密,雲端未有觀看紀錄),可申請全額退費。
    ⑵部分書籍、講義等輔助教材已使用畫記或有汙損,或部分課程已觀看者,得申請其餘未使用商品部分之退費(使用之部分課程費用以單科售價計算)。

    二、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後逾七日:
    ⑴書籍、講義為未使用狀態,且課程未觀看者(光碟未登入帳密,雲端未有觀看紀錄),申請退費時,將扣除行政處理費,以商品售價8%計之;惟若所收取之8%部分,其金額未足新臺幣(下同)一千元者,以一千元為計。
    ⑵部分書籍、講義等輔助教材已使用畫記或有汙損,或部分課程已觀看者,得申請其餘未使用商品部分之退費(使用之部分課程費用以單科售價計算),惟另須扣除行政處理費,其計算方式同前項約定。

    三、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逾十五日,始終止本項商品服務者,全額不予退還。

    相關推薦

    Recommendation